一匹將要脫韁的野馬在2016年終被勒住。
在監(jiān)管灰色地帶的互聯(lián)網金融,尤其是個體網絡借貸(P2P)此前已經在中國野蠻生長了9年。而席卷全國的互聯(lián)網金融專項整治和P2P網貸監(jiān)管辦法雙管齊下后,行業(yè)是正在凋敝還是僅僅是擠出泡沫?
關鍵詞一:馬太效應
首先來看兩項年度數據。
P2P網貸平臺數在一年間急劇減少。根據網貸之家、盈燦咨詢統(tǒng)計,截至2016年12月底,網貸行業(yè)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達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減少了985家,全年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維持逐級減少的走勢。
東邊不亮西邊亮。成交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突破2萬億元。2016年全年網貸行業(yè)成交量達到了20638.72億元,相比2015年全年網貸成交量(9823億元)增長了110%。
“成交量數據上升比較快,按理說2016年市場流動性也不緊張,不知道為什么網貸還增長這么快,”一位市場觀察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
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對澎湃新聞解釋道,成交量增量大部分來自較大的平臺,“可以說行業(yè)的數據表現(xiàn)基本是大平臺決定的。”
具體而言,2016年成交量前100家的P2P占到總成交量的75%,前200家占比85%,前300家占比90%。換言之,剩下的2100多家的交易量才占整個行業(yè)的10%,平均每家的年交易量不到1億元。
2017年平臺總數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
張葉霞表示,由于平臺整改的腳步尚未停歇,預計2017年網貸行業(yè)運營平臺數仍將進一步下降,具體下降速度取決于備案及合規(guī)情況。若按目前下降速度測算,2017年底或將跌至1200家左右。
另一位接近監(jiān)管的研究者對澎湃新聞表示,“中國互聯(lián)網金融協(xié)會那邊有個說法,最終網貸機構只會剩下200家,而且這200家都是協(xié)會會員。當然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關鍵詞二:改道消費金融
2016年8月24日,監(jiān)管靴子落地。
在《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爐之前,有互聯(lián)網金融企業(yè)CEO在與監(jiān)管層的閉門會議中“吐槽”這個無金融牌照、無監(jiān)管法律的行業(yè):“我們都是提著腦袋做事,一不留神就會被定性‘非法集資’。”
但是監(jiān)管后,有人又不開心了,只能改道消費金融。
暫行辦法中,最醒目的是第十七條的借款金額限制: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和不同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和10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或不同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和500萬元。
原本依賴“大單模式”起家的平臺不得不宣傳開始做小微,或者直接殺入消費金融領域。一時間,“十萬億市場”成為大家瞄準的藍海。但這個領域是否人人做得,業(yè)界是有疑惑的。
“消費金融分成兩個方向,第一個是無償現(xiàn)金貸,第二種是有償性的。無償性的就有很多互聯(lián)網巨頭在里面,螞蟻和京東,未來的集中度非常高。基于場景的話,未來會有很多細分場景,比如旅游加上互金,或者是家裝加互金,但互金在很多細分領域沒有很明顯的優(yōu)勢,”張葉霞表示。
雖然沒有明顯優(yōu)勢,但是張葉霞認為也不會有系統(tǒng)性風險,“蘇寧消費金融是10.37%的壞賬率,但是銀監(jiān)會批準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的壞賬率只有4%左右,銀行也在做消費金融,不良率基本上是1%左右。消費金融基本比較小額,壞賬相對可控,很難發(fā)生系統(tǒng)性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則認為,“網貸為金融消費需求提供幫助,作為下一步轉型方向是可預期的。但網貸做消費金融沒有牌照,消費金融領域的不良率又居高不下,網絡借貸平臺如果沒有相應的風控能力,做到后面也將是‘一地雞毛’。”
也有P2P高管完全不看好消費金融,壓根不打算進入該領域。比如石投金融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宋梅對澎湃新聞表示:“以前P2P是靠高收益覆蓋高風險,而做消費金融,高風險依舊存在,高收益沒了,看上去是一個藍海,迅速變成了紅海。在沒有核心風控的情況下,所謂的‘秒貸’‘半小時放貸’都非常危險,所以我堅決不碰消費金融。畢竟在沒有場景的情況下,BAT都不一定敢做。”
關鍵詞三:借道金交所
暫行辦法發(fā)布后,除了借款額度限制,P2P平臺還被要求銀行資金存管、禁止債權轉讓,并預留十二個月整改期。與此同時,曾經動靜不大的地方金融資產交易場所開始活躍,作為信息中介和交易場所,開始承接P2P平臺的“大單”作為底層資產,并將其拆分成小額資產轉讓給個人,包括很多不合格投資者,從而達到私募債“公募化”的效果。事實上,各地的金交所、金交中心、股交所、股交中心私募債、定向融資、股權質押、ABS等非標資產非常盛行,P2P借道融資早就不是新鮮事。
而這種模式被監(jiān)管點名整治。1月9日,證監(jiān)會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lián)席會議在京召開,證監(jiān)會主席劉士余主持。會上明確指出,一些金融資產交易場所將收益權等拆分轉讓變相突破200人界限,涉嫌非法公開發(fā)行,將用半年時間集中整治,切實解決交易場所存在的違法違規(guī)問題。
會議還指出,通過地方交易所摸底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國內共有1131家交易場所,從區(qū)域看,交易場所數量超過50家的主要分布在東部,分別為大連86家、河北79家、上海71家、江蘇70家、青島66家、浙江66家、遼寧57家、黑龍江56家、北京50家,國內違規(guī)交易場所已超過300家,占比接近30%。
而在這場清理整頓之前,“僑興債違約事件”爆發(fā),俗稱“四板市場”的股權交易所被推上風口浪尖。
粵交所,全稱廣東金融高新區(qū)股權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40家區(qū)域性股權交易中心之一,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直接主管。去年12月,惠州僑興電信工業(yè)有限公司私募債產品到期無法兌付,在該產品中,僑興電訊和僑興電信為私募債的發(fā)行主體,產品由廣東金融高新區(qū)股權交易中心備案,并由其將產品信息發(fā)布到招財寶平臺上。
僑興債一事,激起了輿論對于金交所等地方資產交易所失控的擔憂。目前金交所主要負責監(jiān)管主體為地方金融辦,但真正的處罰和監(jiān)管尚未到位。
在上述清理整頓會議召開之前,董希淼就對澎湃新聞表示,“金交所一定是2017年監(jiān)管的重點,今年一定會出臺對金交所清理整頓的文件以及相關活動,網貸平臺可以跟金交所合作,但是一定要在合法合規(guī)范圍內,金交所一定要負起審核的義務,僑興債就是負面例子。”
而市場評論人士江南憤青、仁和智本資產管理集團合伙人陳宇認為,金交所嚴格監(jiān)管實施困難,“在網貸‘借道’之前,中國每個省份都有一到兩家金交所,但是從來沒有真正啟用過。后來這一波‘流量公司’——也就是互聯(lián)網公司收購了他們,把它們作為通道,生意才開始做大。我覺得粵交所這種出了事情的很可能會被嚴格監(jiān)管,但是絕大多是相安無事的交易所還是會被聽之任之。所以這事情暫時沒法判斷。”
新的一年,互聯(lián)網金融專項整治進入攻堅期,暫行辦法這項合規(guī)大考也進入預留12個月的整改期的下半程。
“互聯(lián)網金融專項整治,特別是非法集資的打擊需要進一步深入人心,有些老百姓還不是很了解,投資者教育還不夠完善,從這個角度講,互金整治才剛剛開始,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董希淼稱。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