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經濟大行其道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共享產品接連不斷的出現(xiàn)在市場。除了廣受認可的共享單車之外,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小物品被拿來共享,而大物件共享汽車也曾出現(xiàn)在市場。而當時企業(yè)為了增加共享汽車項目的噱頭,用來共享的汽車還是名牌寶馬。當然共享寶馬產品并未獲得市場的認可,而高昂的成本也讓項目很難維持下去。拋開跟風共享經濟的因素,原則上看共享汽車還是有一定的可行性,而最近有共享汽車項目成功獲得融資。
據悉,前不久某共享汽車品牌達成了新一輪融資,融資規(guī)模達到數千萬人民幣,而這并非是該品牌首次獲得融資。那么,共享汽車項目到底是紙上談兵,還是的確擁有不錯的發(fā)展前景呢?
有機構進行市場調研表明,未來我國獲得駕照的人數將達到10億,但汽車持有量很難達到同樣的規(guī)模,意味著市場上存在的相當一部分有本無車的消費者,這也正好為共享汽車的創(chuàng)造了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市場推行的共享汽車產品多為新能源汽車,能夠相應國家節(jié)能減排的要求,共享汽車項目有較大困難獲得政策上的利好,也讓相關企業(yè)贏得資本方的看好。
但也有知情人士指出,未來國內有駕照但無車的人群增多,有較大原因是因為受限于道路資源,共享汽車的推廣很可能加重城市交通的負擔。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