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TikTok被強制收購或者強制關閉還有不到一個月。這讓世人領教了特朗普的《交易的藝術》,在該書中是這樣分享極限施壓技巧的:
「一個遠高于預期的條件讓對手無從下手--反復無常的變化給對手施加壓力--給出次優(yōu)條件讓對手急于接受了事--達到最初想要的結果」。
特朗普要封禁TikTok最初想要的結果肯定不是為了打擊報復他在競選動員之中難堪,或許是想在下臺之前再撈一筆。而如何才能實現呢,那就得通過對TikTok的極限施壓接受被美國資本或者互聯網巨頭收購的“次優(yōu)條件”,那樣特朗普才能在交易之中拿到不低于交易總額30%的“傭金”(中間費用)。
幻想一個企業(yè)去單挑一個掌握公權力的政府是不現實的,也不要幻想每一個被美國制裁的中國公司都會跟華為一樣有充足的現金流和全球訂單進行死磕。
TikTok在美國政府以及資本集團那里如同刀俎之下的魚肉,甚至為了讓人相信封禁TikTok不是不可能的,連直接關系到中美兩國民間交流的WeChat也被一起拉下場,在極限施壓之中“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的結果。”
在這起“明搶”跨國公司的事件之中,Facebook和扎克伯格先生扮演極不光彩的角色,把自己這些年為了敲開中國大門而苦心經營的“人緣”都敗光了,在美國年輕人那里,扎克伯格也將落得抄襲不成反玩構陷的罵名。
小扎相對于他的最重要投資人之一——比爾蓋茨還是So young,就算微軟收購不了TikTok,作為最有潛力的競標接管方,市值還漲了800多億美金,連收購的本都回來了,一分錢沒掏還能賺不少。而收購了之后,微軟本身的AI技術將會排上大用場,并且還彌補在年輕人市場久違的存在感。
當比爾·蓋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詢問“微軟是否是TikTok的最好歸宿?”,蓋茨表示,“自己并不是TikTok目標用戶”又強調微軟的數據是安全的,“不會做帶有敵意或者被認為是有敵意的事情”,并暗示微軟能夠保護TikTok在美國的“清潔運營”,但同時也表示自己已經退休“并不是參與相關決定的人”,他一直把“注意力都會放在基金會和疫情上”。
蓋茨滴水不漏的話術配上“你懂得”、“您細品”的表情,這就很值得在聽證會上心懷怨恨、只會給其國會議員們煽風點火的扎根伯格再學習30年了。
(1)
巧合的是,就在字節(jié)跳動公司準備起訴美國政府,TikTok談判陷入拉鋸戰(zhàn)的時候,關于微軟斷供的傳聞瘋傳起來了。
有人的確找到了關于Microsoft服務協(xié)議的截圖,里面條款但凡長點心眼的人都知道微軟提前在為“脫鉤”打預防針,并且把自身的責任撇的干干凈凈。
「如果超出對微軟合理控制范圍的情況而導致微軟無法或延遲履行其義務,微軟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惯@句話擺明告訴中國人民,“如果美國政府命令我斷供別怪我”。有趣的是,該消息很快得到了微軟的正面回應:“假的”。
但是,微軟系統(tǒng)此前的確有過聽從政府指令對一些國家斷供的先例,此前華為筆記本與微軟團隊有過緊密研發(fā)合作,此后微軟也遵從特朗普政府意見停止了華為合作。在當前“貿易戰(zhàn)”急轉為“科技戰(zhàn)”的情勢之下,這一風險明顯是存在的。
這個“謠言”很可能是微軟的一次“投石問路”,也有可能是有關方面“試探”各方的反應情況。
現在微軟在中國的影響力已經今非昔比,特朗普如果能在他下臺前推動微軟斷供中國市場,反而那將是他為我們網絡強國事業(yè)所做的最了不起的事情,比仁人志士喊什么口號都有實際效果。
(2)
微軟并不比堅持把“不作惡”作為公司原則的谷歌更高尚,后者從中美貿易戰(zhàn)開始就一直在安卓操作系統(tǒng)上做文章。華為手機海外市場受到了沖擊情況啟動HMS(華為移動服務)以及鴻蒙系統(tǒng)(HarmonyOS)“備胎”計劃。
現在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桌面互聯網主要局限在辦公場景,其用戶規(guī)模以及使用深度已經與手機端以APP為載體的鏈接方式不可同日而語,況且在桌面端還有蘋果Mac以及基于Linux系統(tǒng)開發(fā)的一些備胎系統(tǒng)作為備選,蘋果手機和電腦的大多數供應鏈在中國,并且中國市場是其市值高漲的中堅,這家公司才是最有動力去游說特朗普政府以及國會放棄各種“斷供”名目的制裁。
微軟Windows系統(tǒng)之所以在PC互聯網占據統(tǒng)治地位,主要是由于Windows的高達86%的盜版率貢獻的,只有一些企業(yè)單位為了避免被巨額起訴才會購買正版。那么,微軟為什么會默許這種破解版存在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壓縮中國國產操作系統(tǒng)的市場占比。
操作系統(tǒng)實際上是互聯網基礎建設,就好比是數字經濟的“土地”一樣,只有開辟了這樣數字土壤才有可能在上面生長出各種的應用業(yè)態(tài),有的在上面“種地的”,有的在上面“搞房地產”或者“工廠”、有的在上面做“娛樂”或者“商業(yè)”等等;以往PC版本的百度、QQ、淘寶、360等實際上都是構建在Windows的生態(tài)之上。
但是現在的中國人在PC端除了Windows就是Mac,并不知道中國有自己的國產操作系統(tǒng)。但是,盜版Windows系統(tǒng)每一個系統(tǒng)漏洞都為境外黑客洞開了各種“大門”,而相關的補丁只能由微軟公司進行提供,如果微軟不需要盜版,自然也不會提供相應的補丁。而這些程序補丁會系統(tǒng)變得卡頓甚至死機,最終不得不依賴微軟的一次次升級。
這又使得國產操作系統(tǒng)還有一些用武之地,比如中標麒麟、飛騰麒麟、中科方德、安超OS等這些年基本上能夠在一些國安部門、具有一定保密要求的政府單位及國營企業(yè)之中運行,其行業(yè)地位相當于企業(yè)級軟件。
不過要替代Windows也不是不可能。Office是微軟桌面核心應用,國內辦公應用WPS以及金山文檔經過長期技術研發(fā)以及反圍剿,其使用體驗以及跨終端云同步體驗實際上優(yōu)于office。一旦微軟提出斷供,金山可以順勢接管其主動讓出的市場。IE瀏覽器作為Windows聯網的入口,國內已經有360安全瀏覽器多年以來一直做了適配國產操作系統(tǒng)的布局。
這表明,即使微軟斷供,中國也扛得住,反而微軟斷供能夠推動國產操作系統(tǒng)普及,國內的華為、BAT等巨頭也會投入巨額研發(fā)費用去開發(fā)中國市場的操作系統(tǒng)。
總之,操作系統(tǒng)和核武器一樣,可以不用,但是一定要有。你有人家反而不會斷供,沒有不聽話就斷供了。
(3)
客觀來說,移動OS要比PC端的OS難度系數要高,谷歌在開源系統(tǒng)斷供華為方面瞻前顧后,顯然不想逼迫華為手機靜默安裝鴻蒙系統(tǒng);而國內似乎也只有華為有動力、流量及調動開發(fā)者的能力去開發(fā)操作系統(tǒng);他與谷歌之間的攤牌時機也還沒有到來。
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PC互聯網先跑出國產操作系統(tǒng)的裝機量以及應用生態(tài),能鼓動市場信心:即使是占據主流操作系統(tǒng)也并非是不能被替代的。微軟Windows將是中美科技脫鉤之中被迫首當其沖的,并且微軟倒是挺愿意入局的,從對TikTok吃相就可見一斑。
目前中國實際上已經站到了開發(fā)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的最佳歷史關口。除了呼聲較高的鴻蒙系統(tǒng)打通手機端及智能終端外,最近“第四范式”發(fā)布全球首款企業(yè)級AI操作系統(tǒng)Sage AIOS。而在“新基建”領域,搭建工業(yè)互聯網的操作系統(tǒng)讓更多工業(yè)軟件在這基礎上運行也將提升日程。
此前,國內信息產業(yè)之所以沒有重視自主操作系統(tǒng),主要是因為在該領域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研發(fā)費用,推向市場付費模式卻應者寥寥,而堅持做投入的廠商逐漸被邊緣化。倪光南院士在2018年曾說過:“我們有全球最龐大的消費市場,有全球最多的網民,是美國的數倍之多,我們不愁沒有用戶,在發(fā)展移動操作系統(tǒng)方面,完全是可以打勝仗的。相比芯片,操作系統(tǒng)更緊急,中國應該發(fā)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傳統(tǒng),將操作系統(tǒng)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舉全國之力,做好操作系統(tǒng)。”
「操作系統(tǒng)本身是免費的,但是免費的本身是最貴的」,國內互聯網公司如果沒有自己操作系統(tǒng)、根基不牢,始終沒法挺直腰板,這就好像用美國的GPS國家永遠無法避免美國在軍事上威脅一樣。不出意外,微軟將會順利收購TikTok,但這或許是跨國公司在美折戟事件之中國人能汲取的最大教訓,如果被世界首富以及其公益慈善的光環(huán)迷住,不盡快開始摘除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那才是不智。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