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專業(yè)市場調(diào)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fā)布的報告,2023年全年,曾欲“去中國化”的戴爾出貨量暴跌了20%。
該機構表示,在2023年,全球PC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了14%,主要原因是商用和消費領域的增長均有所放緩。
從廠商來看,聯(lián)想和惠普分別以24%和21%的市場份額繼續(xù)領跑市場;而戴爾由于需求疲軟導致其出貨量下降20%,市場份額為16%;蘋果仍以9%的市場份額位居第四。
同時該機構還認為AI PC將在2024年成為焦點,主要的更新?lián)Q代周期將在2024年下半年出現(xiàn)。
根據(jù)此前的報道,去年3月份,戴爾所謂“去中國化”的全套劇本和時間表被曝光:
2025年在中下游供應鏈排除中國內(nèi)地制造,2026年開始在零件采購上分階段離開中國,2027年在美銷售產(chǎn)品百分之百脫離中國制造……
此外,消息人士還透露,戴爾計劃在2024年,完全停用中國大陸制造的芯片,這其中包括中國大陸廠商與非中國大陸廠商在大陸所生產(chǎn)的芯片。
不過戴爾全球資深副總裁吳冬梅在采訪時回應:“我們從未發(fā)布過任何上述所謂‘信息’或‘評論’。”
“中國一直是戴爾重要的國際市場,期待未來繼續(xù)在中國發(fā)展。戴爾對大家的承諾堅定不移,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對于中國芯片的發(fā)展,Intel CEO帕特·基辛格也發(fā)表了一番評論,認為在美日荷的聯(lián)合限制之下,中國與全球頂尖晶圓廠的技術差距為10年!
基辛格指出,數(shù)十年來的產(chǎn)業(yè)政策使芯片制造業(yè)集中在亞洲國家,而美國目前正試圖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扭轉這一趨勢。這項立法旨在提高美國的技術自給自足能力。
帕特·基辛格稱,Intel最先進的Intel 18A制程將會很快進入制造,未來更為先進的1.5nm晶圓廠將會在德國馬德堡上線,這不僅是德國、歐洲最先進的制造業(yè),也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制造業(yè)。
在談到中國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追趕時,帕特·基辛格表示,中國的半導體制造業(yè)與世界頂級晶圓廠的差距約為10年,而美日荷對于半導體設備的限制更是阻礙了中國半導體制造業(yè)的追趕。
“最近我們看到了美國的政策,荷蘭的政策,日本的政策等等,它們在 10 到 7nm 范圍內(nèi)設置了一個底線,而我們正在競相突破 2nm,然后是 1nm 以下,你知道我們看不到盡頭。”帕特·基辛格說道。
帕特·基辛格指出:“雖然有這些限制政策存在,中國并不是不會繼續(xù)創(chuàng)新,但這是一個高度互聯(lián)的行業(yè),蔡司鏡頭、ASML的光刻機、日本的化學品和電阻技術、Intel的大規(guī)模制造技術,所有這些加在一起,我認為這是一個10年的差距,而且我認為根據(jù)今天實施的出口政策,這將是一個可持續(xù)的10年差距。我確實相信這預示著在這種環(huán)境下,各國為出口和競爭力制定的政策很好,你知道美國正在努力確保情況確實如此。”
不過,美國自己也不那么順利,比如臺積電近日就公開承認,位于亞利桑那州的第二座美國工廠將會推遲至少1年,原定的3nm工藝也懸而未決,原因主要是美國答應好的補貼遲遲不到位。
臺積電美國工廠名為Fab 21,一期工程投資120億美元,將在2025年下半年投入量產(chǎn),主要是生產(chǎn)5nm、4nm工藝芯片。
2022年底,臺積電將美國工廠投資增至最多400億美元,并宣布建設Fab 21二期工廠,計劃2026年投產(chǎn)N3 3nm工藝。
兩座工廠的年產(chǎn)能可達60萬塊晶圓,也就是每個月5萬塊。
但是受《芯片與科學法案》的影響,美國政府給予新工廠的補貼存在很大變數(shù),加之客戶需求疲軟,臺積電決定推遲新工廠的進度,目前預計要到2027年甚至2028年才能完成。
臺積電還表示,新工廠正在建設中,但投產(chǎn)工藝尚未最終決定,仍在討論中,具體取決于客戶需求和時間周期。
看樣子,臺積電這是要和美國政府討價還價。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