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蕾 編輯|魏曉
(本文為《大佬的2023》系列第六篇)
春節(jié)前,阿里發(fā)布2024財年第三財季財報。在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蔡崇信稱不急于讓菜鳥、盒馬IPO。“當前的市場條件并不合適,無法真正反映上述業(yè)務的內(nèi)在價值。”
阿里老大的定調(diào),或許給盒馬老大侯毅吃下一顆定心丸——未來一段時間,盒馬盡管按下了IPO暫停鍵,但應該不會成為外界傳言的“阿里棄子”。
事實上,2023年對于盒馬來說,是比較分裂的一年。一方面是阿里啟動“1+6+N”組織變革下,盒馬作為“N”,在突然斷奶的情況下,還要實現(xiàn)自造血的能力;另一方面,山姆們的強攻、傳統(tǒng)商超新零售化,進一步擠占盒馬的份額。
作為集團CEO,侯毅的壓力,不可謂不大。
作為新零售樣本,盒馬對行業(yè)帶來的示范是新穎的。說一個可感知的例子:被列為富人菜的面包蟹、波士頓龍蝦,就是盒馬帶頭把價格打下來的。當我們想買活蝦,但不想親自去菜市場時,盒馬可以將活著的蝦裝在“充氧包”幫你運到家里。
所有的零售商、平臺都傻了,原來還能這么玩兒。消費者用腳投票下,盒馬迎來了高光:三公里內(nèi)的房子,被稱為“盒區(qū)房”。
不過,開局即高光的盒馬也逐漸走入平庸期。2023年前的兩三年中,被疫情歷練下,幾乎所有的商超都學會了盒馬。拼數(shù)字化管理、拼供應鏈、拼服務、拼配送速度……不是盒馬不好了,而是大家皆盒馬時,盒馬又能成為什么?
往下走,盒馬的優(yōu)勢在哪里?
沉寂了許久的侯毅,也在思考這個問題。2023年,他頻繁地往返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去山姆、Costco的大本營取經(jīng),去全球前十的零售業(yè)考察,試圖給盒馬逆天改命。
2023年,侯毅也比幾年前更加活躍。
他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閃現(xiàn)山姆的南京賣場,大大方方地向友商學習。在運營層面,他大搞特搞“移山價”,開啟硬折扣改革;在供應鏈層面,他對KA模式動刀,導致很多品牌商、供應商“出走”盒馬或被盒馬拋棄……在外界的看不懂中,他再次站在風口上。
只不過,這一次侯毅改造盒馬,更多的不是創(chuàng)造什么,而是趁勢而為。
尾牌怎么打
2023年11月,在盒馬啟動“折扣化變革”后,侯毅出現(xiàn)在了“新零供大會”上,對著臺下烏烏泱泱的供應商倡導:“把最好的商品賣便宜才是本事。”
對于侯毅來說,說服盒馬優(yōu)質供應商與其同頻,除了盒馬渠道足夠優(yōu)質之外,更要讓渡更多的利益給供應商,去支撐盒馬的這次變革。
安撫供應商的同時,侯毅一整年跑下來的全球“朋友圈”是他談判的籌碼。在參加此次新零供大會之前,侯毅剛剛結束了一次針對歐洲零售超市的考察。
時間不可謂不緊迫。內(nèi)外壓力下,都逼著盒馬做出正確改變。
內(nèi)部,阿里分拆之后,盒馬自負盈虧,盈利壓力巨大。年內(nèi)實現(xiàn)IPO的關鍵任務,也因市場預期不理想被叫停。更有路透社時不時傳來阿里打算賣掉盒馬的消息。
外部壓力主要來自于外資零售企業(yè)跑通中國市場,進入復制階段,主要代表就是山姆、開市客;與此同時,本土以叮咚買菜、京東七鮮、小象超市、樸樸超市為代表的互聯(lián)網(wǎng)競對林立;物美多點、永輝等傳統(tǒng)商超也在通過線上搶占盒馬客群。
可以說,新零售的牌桌上,一場賭局已經(jīng)到了接近尾牌的時刻。
這也是侯毅必須要賭上最后一把炸彈的時刻。
目前來看,侯毅的出牌表現(xiàn)形式為“硬折扣化”改革,而這個“炸”的核心是圍繞“商品力”進行“全球供應鏈一體化”變革。
為此,他也在這一年默默立下宣言:“只有超越山姆,中國零售業(yè)才能走向世界。”
但目前盒馬還沒有長出和山姆、Costco硬鋼的鐵拳。“目前國內(nèi)自有品牌的開發(fā)能力、上新速度,整個體系是不完美的,包括我們的供應鏈體系、極具價格競爭力的采購體系都是短板。”
很大程度上,山姆和Costco帶來的供應鏈一體化模式,讓躺在舒適地帶的國內(nèi)零售們很受傷。
侯毅主導的新零售,長期以來一直做的事就是推翻“KA模式”,但與現(xiàn)在相比,以前還是太慢了。
山姆在華大火,很大程度上給了侯毅一個走出舒適圈的推力。
趁什么勢?
2024年1月,粵港澳大灣區(qū)第一家Costco開業(yè),截至開業(yè)當天,會員開卡數(shù)量超14萬人,居全球第一,僅會員費收入就達2800萬元。據(jù)36氪廣東報道,開業(yè)次日,進場消費的會員還需排隊半小時以上。
一個事實是,這家Costco選址并沒有刻意避開友商,3公里之內(nèi),就有一家山姆、一家盒馬、一家沃爾瑪、一家天虹,競爭壓力并不小,但卻開一家火一家,成為了流量爆發(fā)地。
山姆和Costco在華火爆,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消費沒有完全進入降級時代,但也不會沒理由地升級,而是進入以超級性價比主導的零售業(yè)態(tài)。
主動擁抱超級性價比時代,是侯毅的第一個趁勢。
2023年,拼多多Q3實現(xiàn)了遠超預期的增長,這不僅得益于下沉市場消費群體的支持,還得益于“五環(huán)內(nèi)”消費者開始認為“拼多多真香”。
與此同時,山姆在一線、新一線城市加速開店。山姆母公司沃爾瑪2024財年及Q4財報實現(xiàn)超預期增長,山姆會員店以及電商業(yè)務成為沃爾瑪在華市場的重要引擎。
據(jù)了解,山姆在2022年年底就擁有了超400萬會員;在小紅書平臺上,關于山姆的筆記有185萬多篇;抖音上話題為#山姆會員店#的播放量超43.6億次。超級性價比下,山姆不僅把產(chǎn)品賣給了會員,甚至還催生了山姆代購,通過代購的方式將產(chǎn)品賣給到了下沉市場。
拼多多和山姆,看似擁有兩個完全不同的客戶群體,但卻在奉行“超級性價比”的前提下,雙雙拿下了超預期的成績。
這也是為什么,侯毅主導的盒馬在2023年年中啟動“移山價”的根本原因。
外界都認為這是一場頂級的“商戰(zhàn)”:一塊榴蓮蛋糕,硬是打出了誰比誰少一元錢的小學生商戰(zhàn),盒馬代號“移山價”的戰(zhàn)略,也被外界解讀為在向山姆宣戰(zhàn)。
從另一個角度看,山姆選擇應戰(zhàn),也恰恰證明了盒馬看懂了山姆的邏輯,高傲的山姆,開始慌了。
因此,AI藍媒匯認為盒馬綁定山姆的本意,并不是真的要“移走”山姆,是侯毅的一次趁勢而為:夯實盒馬“超級性價比”的用戶心智。
其次,以山姆為代表的全球供應鏈一體化模式,正在滲透瓦解國內(nèi)傳統(tǒng)的KA模式(大客戶基于渠道的銷售模式)。侯毅的第二個趁勢,就是折扣化改革,其底層邏輯更直接指向了“去KA化”。
2023年7月份,侯毅在接受聯(lián)商網(wǎng)的獨家專訪時,就直言,國際上的零售趨勢早已是“供應鏈一體化”,而國內(nèi)的零售業(yè)態(tài)還停留在“KA模式”,“導致各項費用異常奇高,造成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商品,價格上遠遠脫離了市場競爭。”
落地很快。2023年10月中旬,“天天低價、件件爆款”的橙色海報貼滿了盒馬賣場,一場線下折扣化改革迅速拉開,且反響熱烈。
一些不愿意同盒馬進行供應鏈改革的品牌,認為被盒馬背刺,開始向盒馬發(fā)難;另一波零售品牌看到了盒馬硬折扣下的紅利,開始跟隨。在消費端,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已經(jīng)開始用腳投票。
2024年春節(jié)之后,盒馬的“折扣化變革”又迎來一個新階段。在北京、南京、長沙三個試點城市,展開新一輪降價舉措:降價范圍持續(xù)擴大至生鮮蔬果、烘焙食品、酒類等范圍,且線上線下同價。
與此同時,盒馬也調(diào)高了三地的免運費門檻,從此前的39元、49元調(diào)整至99元,與山姆極速達持平。
降低商品價格和提高運費門檻的背后,是盒馬全球一體化供應鏈能力提升的底氣。不過,相較于全球標桿企業(yè),盒馬還有很多課要補。
侯毅很清楚,在接受聯(lián)商網(wǎng)專訪時,他稱:
“如果中國零售業(yè)想要跟山姆、Costco全面競爭,我們需要明白,一是要構建以品類為核心、以消費者洞察為驅動的差異化競爭力;二是隨著供應鏈一體化,要取消所有中間環(huán)節(jié),提升商品價格競爭力;三是要具備全球化采購能力,山姆、Costco基于全球供應鏈采購的商品,品質遠超同行。”
對于未來,侯毅還是有很大的期待和理想:“我們想要進入全球先進行列,必須要達到這三個目標。同時,這些問題如果得到解決,我們也同樣會誕生出本土的山姆、Costco。”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楊蕾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